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疫情下的思考—变化

发布日期:2020年06月19日 作者: 访问量:

小小的病毒,搅动全球。

人在变化,环境在变化,经济在变化,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在变化,方方面面都在变化。疫情下思考的最多的是,未来是什么样?如何更好的生存下去?

人类的活动引起了环境的变化,我们向环境索取的太多。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於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於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经历一场疫情,但愿很多人都发现:生命中所有的灿烂,最终都要用寂寞来偿还。面对大自然,人类如此孤独。因而,也当更加珍惜。现在全球面临的太多的环境问题 :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酸雨蔓延 、森林锐减 土地荒漠化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海洋污染 、固体废物污染。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然而,自然界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国、意大利等国家在疫情期间的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而实施封城措施的武汉,污染物排放量的下降更加明显。没有了渡轮和游客的打扰,海豚们重新出现在水面上;威尼斯运河由于水上活动和人为污染导致的混浊不清现在竟然变清了,河水清澈见底,小鱼群在水中畅游;日本的小鹿、中国的野猪和熊猫、新加坡的水獭......世界各地的动物们在没有人类打扰的情况下走上了公路、走进了公园游走、戏耍;甚至一些濒危物种如金雕、雪豹等也出现在了人类的面前。这些变化让人惊喜又振奋,看到环境和自然的变化,我们不得不反思:人类总以顶级生物链的生物自居,孰不知地球没有了人类活动的干预依然好好的。正如美国纪录片《人类消失后的世界》里讲道:“生命比我们想象中更具弹性,虽然没有人类的踪迹,但生命仍在继续,万物仍然兴盛。”疫情早晚会过去,生产生活终会恢复正轨,自然总会以惊人的自愈能力包容并治愈我们,而人类,该如何与自然共处呢?我想,不过度掠取自然资源,不捕杀野生动物,开发并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人类生产生活污染,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等等,不要一味的获取,贪婪的抢占,要像爱护我们的家园一样善待自然、珍爱自然。这也是疫情带给所有人的认识。改变我们索取的态度,改变主宰自然的念头,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只是自然的一个组成。

在经济方面,新的经济形态增长点也因捕获及时而出现新的增长点。2003年的非典,大家都不敢出门,催生了一些例如京东、淘宝等网络电商的出现,2020年的今天,因疫情大门紧闭,实体店空空荡荡,又产生了一些诸如盒马生鲜,叮咚买菜,每日优鲜这样的平台。

无论每次病毒如何摧残,中国经济依然稳健。现在疫情在国内已经得到了遏制,但是国际上的形式确实愈演愈烈,我国在党和国家的大力领导下,疫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纵观世界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中国这样的执行力和管理力。其实在国内每个省的管理能力也是不同的,所以导致的各地的经济影响也不会相同。目前美洲、非洲、欧洲都有严重趋势,有些国家的经济都是国际前几名,如果都出现问题,那么就会形成国际性的经济危机,这个不好的预测,还是要有预判的,不是不存在,需要冷静而客观的看待。疫情的控制十分重要,疫情要控制,经济发展也不能忽略,有些突发的新问题还在酝酿中,比如感染病例出现国外向国内回流的现象,还有一些地方的管理漏洞,这在国外估计会更加普遍,加上叙利亚的军事问题,还有伊朗的政治制裁危机和疫情同时存在,中东和非洲国家的蝗虫灾难事件,如果再发生什么其他的附加事件,这个2020年就会成为新的经济危机的发端。其实在2008年以后,经济没有明显的危机再出现,那都是因为各国的努力,特别是我国经济宽松政策,还有日本和韩国的功劳也不小,这样在亚洲得到了稳定,欧洲的德国和法国通过优化自身的制造业,现在的经济就是在疲惫中慢慢发展。我国的“一带一路”和“万众创业”这两个政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不管国际形势如何,我国的发展还是会稳定的,我们内需旺盛,金融政策的回旋余地比较大,因为最近三年内,我们的金融政策一直都比较保守,地方债务也得到了缓解,科技和教育的发展稳定,人们的内心里都是积极向上的,还有一些新的经济形势在逐渐形成,服务业不在简单的线下服务,思考和素质都高于十年前,周边的环境也有所改善,农业的改革也在体系化思考后,有了基本的思路,新的城乡一体化,东北振兴和西部开发都迭代周期中向好,未来二十年一定是质量化发展的时候。这是一个历史机遇期,通过疫情的管理,也做了很多优化,也看到大家的素质提高了不少,群众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

人在变化,经济秩序在变化,世界的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变化,期待中国经济的腾飞与发展更加迅猛,变化就能通,通则能达。

愿世界越变越好,愿中国越变越好。

 

版权所有 ©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迎宾路361号  电话:0546-6881318
Copyright 2008-2021 东营科技职业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6029174号-1